返回第八十七章 辽东惊变(1 / 2)大明天启年首页

近些年从北到南的温度下降的厉害,虽然官员们不以为意,但是朱由校很清楚这不过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冰河时期还未到来呢。

朱由校令王西辰把收获的土豆作为种粮存在地窖里等待休眠期。这东西就是大明的命根子哇!

见皇帝的话语如此恳切,王西辰赶忙把自己的铺盖搬到霖窖旁,吃住都跟这些土豆在一起。

作为一个太监他还算是有良心的:虽然他没有命根子,但是他很愿意保护大明的命根子。

很快就要到新年了。

大明的官员们平常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洪武皇帝早年定下的“旬假”制度也一直被后来的皇帝遵循着,从未有过改变。

所谓“旬假”便是一旬一休,十中间休息一。比起五一休、安逸舒服的唐宋官员,大明的官员们着实是有些苦闷。

当然,为了让官员们不至于戳老朱家的脊梁骨,自成化以来还是地给了官员们一些优惠:自腊月二十五至正月二十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官员上至六部尚书,下到无品无级的差役,都能放上一个长假。

京城已经沉浸在一片祥和安乐的气氛中,就连最严厉的主官也不会再苛责下属,而是一脸乐呵呵的表情。

今年是个肥年呵!近十年来朝廷这还是第一回没有拿什么丝绢柴炭之物来糊弄人,所有人拿回家的都是沉甸甸白亮亮的银子。

皇宫里也早早的张灯结彩,被心情大好的朱由校叫回宫中的林礼正指挥着几个太监往各处挂着花灯,朱由校则是站在书案前奋笔疾书。

他将一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抓着常用的那支兔毫正在纸上信手写着前世他前世曾见过的春联:“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纸上的字称不上是什么名家风范,但看起来也算是工工整整。朱由校放下笔,满意的点零头。

自己前世上过的书法课还算是没还给老师,还是记得一些的。

……

京城中的灯火,照不到辽东。

熊廷弼坐在经略府中堂上,袁应泰就坐在他下首,二人面前摆着三个粗瓷大碗和五六个下酒菜,正在吃喝。

“大来,今年比往年真的不知好过了多少倍!”熊廷弼已经有些醺醺然的意思,朝袁应泰举起了手中的酒碗。

同样有了些醉意的袁应泰举起了手中的酒碗和他碰了一下,笑道:“谁不是呢!今年总算不用再想着上哪儿去给底下的军士弄银子了,下官也是轻松的很哪!”

熊廷弼大笑起来。

今年朝廷在南边有了大笔进账,这才把九边军镇历年欠饷给清了,也让各地督抚能安安稳稳的过个年了。

否则袁应泰和熊廷弼现在应该还在不同的地方安抚当地守军呐!哪里轮得上他们在这里喝酒?

袁应泰吃了两口菜,接着又道:“正巧,今年女真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足足有半年没来进犯。或许是知道了我们红夷大炮的威力?”

熊廷弼闻言却放下了送到口边的酒碗,脸上也蒙上了一层阴霾。

久经边事的他并不像袁应泰那么乐观。对于女真人他太了解了,甚至比女真人自己还要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