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俊生在此时开口,状若规劝的道:“哎,八皇子,你切莫可惯坏了臣的这个妹妹,她自幼骄纵惯了,哪里能得到这般大的恩典,只要不给陛下添乱便已经是最大的好处了。”
“哥哥。”岑羽柔有些嗔怪的唤了一声,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声,就已经让八皇子有些不能自抑,他勾唇一笑,道:“哪里,大姐的方法确实是得到了皇兄的赞赏,也应该有属于她的赏赐,至于到底赏赐多少,什么样的赏赐,我也只是打打边鼓,具体的还要看皇兄如何定夺。”
当晚,尚书令岑大人回府后便欣喜若狂的来到了府中后院之中,告知众人,陛下在看到了岑羽柔所想的赈灾之策后龙心大悦,尤其是当听到尚书令这个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的时候,更是大大褒奖了一番,而且当庭许下承诺,只要依照慈方法让灾情缓解或是过去,定会立即给予大肆的奖赏。一时间,整个尚书令府的人都听的欢欣雀跃,尤其是尚书令夫人,她简直为了自己的女儿为荣为傲,没有想到她的女儿除了长相美丽动人,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之外,竟然还有这般救国救民的本事,现下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之后几日的时间里,尚书令夫人在尚书府简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人敢为了之前的事在对她有任何的异样之色。就包括老夫人在内,听到了岑羽柔被陛下褒奖之事时先是有些意外,后来也就随她们去了,毕竟皇帝的话,没有人敢有任何的质疑。可老夫饶心中还是升起了些许的疑惑,这岑羽柔怎么好端赌就能想出这般为国为民的救灾之事,莫不是这里面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不曾。
而尚书令府之女岑羽柔献计救灾民一事很快便在京畿城中传扬开来,当然这里也不乏尚书令夫人和王氏一族的功劳。几日之内无数的民间饱学之士,文人墨客都在用诗文来称颂尚书令府这个女儿的容貌,她堪比观世音在世,救黎民于水火之间,以大义之情怀,行忧国忧民之事,简直将其赞美的上有,地下无。还将她媲美下第一才女,而不单单只是北崇的第一才女。可以,尚书令的这个女儿在这短短几日之内就已经京畿城的百姓奉为了九玄女下凡尘让她与那些平日里只顾琴棋书画的名门千金们高出了差与地别,甚至还有人猜测,现在这尚书令府的女儿可是比那宫中的德妃娘娘更有盛名在外,若是救灾之策见效,不定陛下会下旨将这尚书令的女儿再次接到宫中给予妃位也是不定的事情。这样的千秋功绩,将来是必定要载入史册,名耀千秋。
接连几日尚书令夫人王氏的面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兴高采烈,眉目间笑意浓浓,不光是她,连同岑羽柔身边的人都开始在府中颐指气使,仗着这份殊荣开始肆无忌惮了起来,尚书令夫人王氏也在这几日之间涨了岑羽柔身旁侍女三四倍的月例银子,平日里的赏赐也是与日俱增,弄得整个尚书令府人人都是喜气洋洋,心花怒放。
这些事情传到元若娇耳中的时候,她正坐在自己的殿中修剪着她面前的一盆玉茗花的花枝。这几日她一直留在自己的未央宫内,没有踏出自己的宫中一步,消息也都是红鸾和青羽自外不断的传来,她也是难得的享受这几日的情景,不想去宫中凑那些根本虚无事情的热闹,她只是在等待,等待她面前的花枝被手中锋利的剪刀剪折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