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2(1 / 2)努力摆脱废柴的第n年首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cdcb)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枝条细瘦,红棕色;叶披针形、长2-5厘米,总状花序密生在当年生枝上,组成顶生大圆锥花序;果实为蒴果三角状圆锥形。产于中国西北、东北、华北;蒙古,苏联,伊朗,阿富汗也有。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修剪、刈割。

多枝柽柳属于中亚、西亚成分,是中国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特征;不仅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同时还是水土保持树种和盐碱地的绿化造林树种,而且还是良好的薪炭、编制和建筑用材。(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多枝柽柳

拉丁学名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别称

红柳

二名法

Tamarix ramosissima

植物界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状,高1-3(-6)米,老杆和老枝的树皮暗灰色,当年生木质化的生长枝淡红或橙黄色,长而直伸,有分枝,第二年生枝则颜色渐变淡。木质化生长枝上的叶披针形,基部短,半抱茎,微下延;绿色营养枝上的叶短卵圆形或三角状心脏形,长2-5毫米,急尖,略向内倾,几抱茎,下延。

总状花序生在当年生枝顶,集成顶生圆锥花序,长3-5厘米,或较长,长6-8厘米,或较短,长0.5-1.5厘米,宽3-5毫米,总花梗长0.2-1厘米;苞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条状钻形,卵状长圆形,渐尖,长1.5-2 (-2.8 )毫米,与花萼等长或超过花萼(包括花梗);花梗长0.5-0.7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花5数;花萼长0.5-1毫米,萼片广椭圆状卵形或卵形,渐尖或钝,内面三片比外面二片宽,长0.5-0.7毫米,宽0.3-0.5毫米,边缘窄膜质,有不规则的齿牙,无龙骨;花瓣粉红色或紫色,倒卵形至阔椭圆状倒卵形,顶端微缺(弯),长1-1.7毫米,宽0.7-1毫米,比花萼长1/3,直伸,靠合,形成闭合的酒杯状花冠,果时宿存;花盘5裂,裂片顶端有或大或小的凹缺;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超出花冠1.5倍,花丝基部不变宽,着生在花盘裂片间边缘略下方,花药钝或在顶端具钝突起;子房锥形瓶状具三棱,花柱3,棍棒状,为子房长的1/3-1/4。

蒴果三棱圆锥形瓶状,长3-5毫米,比花萼长3-4倍。花期5-9月。[2]生长习性

柽柳喜光不耐阴,在遮阴处多生长不良。根系发达,既耐干又耐水湿,抗风能力强,耐盐碱土,能在含盐量1.2%的盐碱地上正常生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