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醒不过来的,待会把他抬回寝宫,你便留在他身旁,随后叫人通知我前来医治,我会通知宫中侍卫,一同前来,到时由我来宣布他的死讯,放心,一切都会天衣无缝的。”
他是元恪的贴身医官,数天之前,满朝文武便知皇帝已是病入膏肓,北国的宫风粗俗,不似南国的戒备森严,一入深夜,偌大的宫中便少有身影,所以才有北魏帝拓跋焘死于太监宗爱之手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事已至此,他二人也并不慌张,将元恪抬入自己的寝宫。元显随后趁着夜色,回到自己的住所。
一切果然照计划进行,半个时辰以后,王显面色悲痛的元恪的寝宫走出来,向守护皇宫的禁军将军左统领于忠,右统领侯刚等人痛苦的宣布皇帝殡天的的消息。这时他忽然发现,在人群之中,有一个他并未邀请却十分熟悉的身影,是太子太傅崔光,糟糕,心中暗自叫道,由于元恪在昏迷中死去,仓促之间,并未安排辅助大臣,他一心只想着如何将皇帝死亡的真相掩饰过去,却未曾想到他们下手竟然如此之快!原本以为顺理成章,应由高英以皇太后身份辅助太子,临朝称制,崔光的出现,证明他们已将太子控制在手中,而且他们三人已勾搭在一起,只怪自己糊涂,只想让他们亲眼的见证元恪的正常死亡,却未成想,他们会另有图谋,为今之计,只有虚与委蛇,假意与他们一伙,然后随机行事。
富贵险中求,魄力和胆识是险中求的关键,面对着仇恨和不公平,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蛰伏是日后雷霆一击的先决条件。于忠出自于氏家族,于烈之子,于皇后的兄弟,和高家有血海深仇,在心爱的姐姐无辜的死后,痛不欲生,却装作若无其事,仍旧兢兢业业的做好守卫皇帝和皇后的守护工作。崔光出生于高门世族,才华横溢,却因看不惯高肇的嚣张跋扈,道不同不相为谋,一身的本事却抵不过高肇的外戚身份!共同的敌人让他俩走在一起,聪明的猎手在还没有找到凶残猎物的破绽之前,明智的潜伏起来,让敌人看不到一丝潜在的危险。此时高肇最大的靠山元恪死去,他们立刻一改往日的木讷,迅速跑到太子东宫,把睡梦中的小太子抱了出来。直奔显和殿,换好衣服,向太极殿奔去。不好,他们要连夜与太子登基,凭借迎立之功把持着朝政,与皇后为敌。王显心中暗想,连忙说道。
“如此大事,当等天明与皇后商议,才是正经道理。”
“胡说,皇帝驾崩,太子继位,乃天经地仪,何须皇后定夺。”
光冕堂皇的背后是各自的营营苟利。说罢,崔光便请出在皇帝寝宫得到的皇帝玉玺早已准备好的策书以及皇冠,让太子跪拜,并不通知文武,众人叩拜在地,山呼万岁。
王显见势不妙,偷偷跑进后宫。
“英妹,英妹,不好啦,太子已被崔光他们掌控,正在太和殿迎立太子登基。”
“不要慌张,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去掉胡充华,太子自然会落入我手中。”
北国重视女性地位,幼年的皇帝必须交给皇太后抚养,这是个无法用强权改变的民族传统。没有胡充华的存在,高英便理所当然的会以太后之尊作为小皇帝的养母,成为第二个冯太后。
“崔光早已想到了,已派重兵将胡充华守护起来了”
王显沮丧的说道,原来在迎立太子登基之前。崔光便已派兵去胡充华住处,以防其遭遇不测。对付高英,太子生母胡充华必不可少。
你这个废物,看着眼前这条好色的走狗,高英恨恨的想到。可是父亲远在益州,眼前靠的住的也只有他了,便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平静的说道。
“我这就下诏,由你跟高猛,共同把持朝政。等我父亲回朝”
第二日清晨,王显,高猛手持皇后诏书,对外宣称朝政仍由高肇主持,他领兵在外,暂由王显高猛管理朝政。
文斗不行,那就武斗,于忠下令禁军抓捕王显,理由很简单,庸医治死了皇帝陛下,禁军敲碎了王显的肋骨,砍下了他的人头,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再次主持朝政。
当高肇得到自己亲外甥的死讯,终日痛哭不已,他没有领军之才,在军队里没有自己的股肱下属,回去造反必死无疑,人在风光之时,总以为那一刻的美好将会是永恒,自己是无敌的存在,天命全踩在自己的脚下,却没有想到,当风云际变,一切形式急转直下之时,自己竟是这样的脆弱,和无能为力,他在朝中树敌颇多,但是皇帝驾崩,却又不可不回,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回到洛阳。已经掌控兵权的于家,和控制国家政权的皇族怎会放过这只皇帝的恶狗,待他出现在朝堂之时,数十个彪形大汉一拥而上,将他活活的打死。失去了靠山的高英,出家为尼,三年以后,在一片佛音袅袅之中,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于忠独揽大权,在皇族诸王的支持下,身为太后的胡充华临朝改制,掌控北国天下,将于忠调离中央,赴地方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