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六、小小山花(续)(1 / 2)我曾流浪首页

牛拓掌握了他们家里的情况之后,照样记在了他扶贫日记的扉页,促使他一定要记住这些特殊的家庭,想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对于山花的了解,小黑不仅仅是耳听,它还亲眼见过呐!小黑认真且动情地给我讲,田田和很多城里的孩子都不怎么玩耍,可是遇见山花,就感到特别亲切。她们都是同一个年级,可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大不一样,他们交流起来新奇的地方特别多,话题也就接连不断。

田田也曾经问山花,想不想念她的爸爸妈妈,山花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出了另外的一番话:“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了赚钱,我们好多同学都这样,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也就是电话里联系。好在奶奶一直对我特别疼爱,我也就知足了。”

山里的孩子,不仅读书,还要干许多的农活。山花的奶奶年纪大了,种地很艰难,但老人家怎么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几亩山地撂荒了长草。好歹要种一点,于是山花就成了奶奶的帮手,成为家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孩子穿的明显有点旧,但洗的干干净净,由此看来,她是一个讲究卫生的女孩子。她说话不急不慢条理清楚,很像一个小小的知识分子。田田和她谈及业余爱好什么的,田田自然提及她的舞蹈和绘画,可山花没有这些,她说她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闲了就读书,她的爸爸每年回家都给她带回很多书,她的一个叔叔是教师,也给了她不少书籍。读书,是她的一大乐趣,也是她了解外边精彩世界的最好窗口。因为读书,她的作文写的格外好,老师不止一次地表扬她,还建议她将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下去,将来争取成为一个女作家。

田田的认识只是初步的,毕竟时间有限,一两个小时的接触无法了解山区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牛拓在山里工作了很长的事情,对于山区的了解在逐步再加深,尤其对于山花的深刻认识是从两件小事情中得来的:别看她小,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山区孩子,将来一定很优秀。他肯定这一点,也已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分析这一点,于是几乎逢人就这样讲着。

牛拓到山区工作不久,就和小学的几位教师混熟悉了。他曾经在学校工作过多年,加之他后来在教育局工作,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下乡出差,只要遇见学校,他都有感情,不由地要多看几眼,或者要进去看看校舍,看看操场,看看孩子学习的教室和基本的学习环境,当然也喜欢和老师交流几句。

到那个村子工作,时间至少也在一年之上,从学校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算是一个窗口。无事可做的下午,他就喜欢和学校的老师一块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探讨一些关于农村小学发展现状的话题。老师们热心,牛拓认真,他们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听说牛拓还答应为学校帮助建设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帮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开阔眼界。

牛拓记住了小山花,也是归根于几件事情。第一次到她家里走访,见到的祖孙两个在忙于给门前的蔬菜浇水。山花看见牛拓,就高兴地跑过来,热情地说:“叔叔,我见过你几次了,你是市上下到我们村的驻村干部,专门帮助我们的,我们都很欢迎你。你还一直到我们学校来,我们早都认识你了!”

牛拓感到很惊奇,也很自豪。他到这个村子不到半个月,就被好多人认识了,连小学生都认识他,他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工作感到满意,也为山区群众包括孩子在内的山里人感到亲切。他于是就不由地暗自下了决心,要努力地做好工作,要真心实意地为山区群众干点实事。

山花的家庭没有像样的家具,但却收拾的一尘不染整齐有序。他们依旧居住在山里的土窑洞里,墙面上张贴着好几张山花的奖状。看来山花这个女娃娃学习不错,牛拓第一次见到这个就想到山里的孩子尽管生活的条件差了一点,但他们在学习上一点都不差,同样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