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朝换君主后,有一群新人被提拔,当然,有一帮老臣也会退下,有的是被逼无奈,而有的是见惯了事态炎凉。
刘恩和澹台思安都算老臣,也都是朝中肱骨,他们信奉君主,一心为国,做起事来,都有自己的原则和规矩,怎么也不可破坏。可是刘佳月之事,刘恩认为自己难辞其咎,已经上书请旨告老还乡。
朝中像刘恩这样不偏不倚的人太少,若换做别人,走了就走了,可是刘恩这样的走了,不管是对朝廷,对君王,对百姓,对整个齐国,都是一大损失!
齐瑶托人好几次去劝说他留下,却都一一被回绝,她打算亲自去试试,不管如何都得把人留下。
看她行色着急,正在收拾府中花草的王公公突然拦住她道:“公主您是去刘大人府中吗?“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齐瑶没说话掩饰。
王公公已知自己猜对,他放下剪刀,俯身道:“公主不必亲自去,老奴愿意代劳,定劝说刘大人告老不还乡!“
多一个人试一试也无妨,再说,王公公从前在先王身边当差,和刘大人接触见面的时候更多,应该比自己这位深宫公主了解的全面。
只是她留在府中等消息的时候,坐立不安,随时准备着自己再亲自去一趟,不过为了时间过的快一点,只得在书房看书来打发时间。
到了酉时,王公公才红着脸回来禀报,显然是喝了点酒。
“公主放心吧!“
齐瑶心存感激,对他也刮目相看。只是王公公汇报完好似有话哽喉,看着低头看书的齐瑶,清了清嗓子,跪下说:“公主,今日在刘嗯大人府上,遇到了澹台将军,他也回城了!“
齐瑶缓缓放下手中的孙子兵法,抬首道:“那城乡危湖谁主事?“
“有澹台将军的副帅杨骁暂管。“
澹台思安用人小心谨慎,而杨骁本就战功累累,是个可靠的人。
“我知道了,王公公下去歇着吧!“齐瑶又重新拿起兵书。
“公主不必防着老奴!“王公公突然道。
王公公大半生都跟着先王,也算风光无限,只是大半生的风光无限,伺候人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就齐瑶派的人盯他,早已让人识破,也早已看穿齐瑶的心思。
看破不说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想来王公公那一套,应该没人比得过。
“公公这是何意?“
“老奴也不绕圈子了!“王公公抬起身子,直视齐瑶,“公主不是担心我是太后的人吗?这点请公主放心,老奴只有两个主子,一个是先王,一个是公主您。我知道公主不信我,但是,在我宣读完对现在陛下的圣旨,我便知道这其中的原委。“说到着,齐瑶脸色微变,若让世人知道此时,恐怕自己就罪大恶极里。
“先王落笔之后,总会在最后一个字旁点上一个点,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我伺候先王近四十年,先王的秉性习惯我再了解不过了。不过,我不会让这件事传出去危害我现在的主子。我这么做一是为了先王,二是为了公主。先王生病时,早就预料到会有大事发生,让老奴将玉玺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公主殿下,就足以证明先王对公主的宠爱和信任。先王活着的时候,曾多次对您感叹,要是个男儿身就好了!所以没戳穿公主,老奴没有对不起先王。先王既然这么信任您,老奴余生也会对您肝脑涂地。“
齐瑶愣了片刻,后又起身走至王公公,扶起他,“王公公,瑶儿只想问你一件事。“齐瑶突然显得很凄凉,“永巷的那把火,那些刺客,真的是我父王派的人干的!“
王公公丧气,不敢看齐瑶,不忍心地道,“是!“但他极力解释:“不过一下旨,先王就后悔了,马上又命人去接你们回宫。只是,谁知道动手的江皇后心狠手辣,造成这样的结局先王也没料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