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6 渊源(1 / 2)斗反三国首页

姜维知道埋伏一定会成功,就是不知会来多少魏军,如果魏军太多,那么伏击成功,姜维还得给手下的蜀军提前找一条退路,别埋伏魏军,结果却将蜀军全留在了这里。那就不叫伏击了,而是决战。

姜维都想好了,将蜀军埋伏在一处山坡,待魏军一过,取其中间突然杀去,如此效果自会最好。前头的魏军遇伏,可能急着投奔雍州,而后头的魏军中伏,则可能退回去剑阁关找钟会,这样一来,魏军等于自乱,姜维军才有可能不会被反包围,从而挣得一丝生机,返回剑阁关。

就在姜维完成设伏,诸葛亮军却也不前进了,这让刘禅感到疑惑,不得不请教诸葛亮,问道:

“军师,此地离雍州尚远,为何停下不前?若想接应姜维军,朕看还得向前为是。”

“陛下有所不知,纵是我军急火般地赶到雍州,加上姜辅蜀军也是攻不下雍州的,况且还有钟会军的援军。依臣看,姜辅蜀军到时必然见势不可为,从而草草收兵。那时魏军肯定衔尾而追,而我军设伏在这里,必能接应到姜辅蜀军,说不定还能以伏兵杀魏军一阵。届时两军齐回剑阁关,再图后计。”

诸葛亮料想就算诸葛亮亲领五千蜀军,去攻打雍州也是拿不下的,最多就是重创雍州,要是加上钟会的魏军,落荒而逃也是早晚的事。这是实力上的碾压,不关由谁领军的事。

“朕明白了,但愿姜维军吉人自有天相。军师依计而行吧,朕也就是问问。”

对于行军布阵,刘禅还远远不够火候,最多只是了解一下罢了,并不干涉。

当蜀军都停了下来,魏军却一直都在急行军。胆小怕事的诸葛绪,这一回却挥兵急进,毕竟诸葛绪跟着钟会在剑阁关的时间也不短了,姜维有多少兵马,诸葛绪门清得很。

如今领军三万,诸葛绪觉得可以横着走了,就算到了雍州,雍州被姜维攻破,诸葛绪也有把握重新夺回来。这也是诸葛绪胆敢急行军,想要早一点发现姜维军的原因。

诸葛绪没有料到的是姜维军居然没有去雍州,就在魏军离雍州已是不远,不到一半路程,诸葛绪军正在快速前进,突然一边的山坡跳出了大量的蜀军,厮杀呐喊声,军旗摇动声不绝于耳。

魏军一阵大乱,正是姜维军袭来。

诸葛绪大喜,来得好,率军出来也是为了寻找姜维军,如今姜维军出现在这里,说明蜀军没有去攻打雍州,雍州无恙了,已是一功。只要稳住魏军不败,那诸葛绪这一次出兵,已是血赚了。

诸葛绪正要大展宏图,亲自指挥,心想让魏军前后两军开始包拢蜀军,魏军中间被蜀军这么伏击,已是指望不上了。然而战场却渐渐不受诸葛绪控制,魏军前军被姜维这么一吓,往后一看,全是蜀军,基本看不到后面的魏军,更别说得到诸葛绪的军令了。

哪里还敢往回厮杀,雍州就在前头,于是魏军前军竟然继续加快了速度,不是折返,而是向雍州奔跑而去。雍州还在魏国手中,跑到雍州就得救了。

迟迟不见魏军前军回头掩杀,诸葛绪就知坏了。果然,姜维军切断了魏军之后,没有没散,只是堵在中间,魏军中军同样受了姜维军的惊吓,又架不住姜维这五千精兵的战力,魏军中军不得不转头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