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挂在船上,本来大唐的船只就比较笨重,这样一来更行动不便,不妥。”吴安摇了摇头否决道。
“老师,倭寇的船轻巧灵活,他们也因此才敢在海上和我们相对,我也听到巡逻的官兵们说过,倭寇每次与我们相遇时,船距十几丈,海上不稳,很多弓箭都失去了特性,我们也就失去了一大杀器,但是我们如果几船相连,把他们困在中间呢?”方原在纸上画到。
“不妥,为师不会拿大唐儿郎们的性命去尝试,此事莫要再提。”吴安坚定的说到。
方原无奈,只好拿出床弩的图纸。
“老师,如果在战船上放置这些床弩呢?”方原说到。
“床弩?”吴安看着图纸上奇怪的弓好奇的问道。
“也是加大号的弓,他的射程和威力也加以改进,用拳头粗的箭,在海上可以凿穿倭寇的船只。毕竟船的目标比人要大很多,射船比射人要简单的多。”方原解释道。
“威力如何?制作可方便?操作可便捷?”吴安问道。
“加以精制,可以穿进城墙,但是用材比较讲究,需要几个壮丁一起拉动弩弦。”方原说到。
“先制作几架试一试,还有你的战船装甲,也可以制作几幅。”吴安点了点头说到。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一大杀器,由弓演变来的弩射程虽短,但是劲头十足,弩多用在陆战或者巷战,床弩真正运用到大规模战争上的记录是在宋朝。
宋代有一种弩,是巨型床弩,用三支弓组成,叫“三弓床弩”,也叫“八牛弩”,需要一百多人来负责,瞄准和发射都要专门的人。
这种弩,可以发射踏橛箭,把大箭从低到高,成排地射在城墙上,形成简易的阶梯,这样可以帮助士兵爬上城墙。
这种床弩还可以发射超长木杆铁翎箭,由于长杆如枪,铁翎似剑,所以这种箭又被称为“一枪三剑箭”
这种弩能射一千步,约合1500多米,这是古代冷兵器中,射程最远的兵器。
床弩不仅能射杀敌人,三弓床弩还可以把夯土城摧毁。
方原估摸着现在还制作不出三弓床弩的原型,但是可以制作三弓床弩的简易形态。
一龙的铁胎弓威力就很大,把铁胎弓加以改进,增加力度,那么久可以制作出两弓床弩或者三弓床弩的雏形。
李二丑在方原的耳濡目染下,对工匠这一块进步很大,大唐虽然没有科研人员,但是李二丑属于技术型人才。
方原来到金陵城,把自己的构思说与李二丑听了,李二丑便在纸上涂涂画画起来,李二丑用不习惯毛笔,方原给他弄了木炭,可以简单的进行一些勾画。
是时候弄点铅笔了,库房里还有一些石墨还没有用完。
方原把烧制好的石墨笔芯放入细竹里,里面裹上黏土,虽然握在手里比较别扭,但是对于不善于用毛笔的李二丑来说已经是比较中肯的了。
李二丑根据方原的构思,在纸上画出几种不同的床弩图纸,看起来很是抽象。
“爵爷,小人只能画出这几种感觉可行的图纸,不知道是否可以。”李二丑把简易的铅笔放下指着图纸上的线条说到。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你先把床弩制作出来,然后再弄一个战船的外挂装甲。”方原又把装甲的构思说与李二丑听了,李二丑点头应道。
制作链条的高碳钢还剩下很多,方原命人重新回炉,根据李二丑给的比例制成大型的铁胎,闲置下来的器物司也在李二丑的指挥下重新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