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庭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着作。
虽然他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冉他家向他请教,李云庭都有很明确的看法。
后来,把询问李云庭的部分材料,整理为一书。李云庭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
李云庭出生于汉献帝建元元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李云庭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冰后才与父亲相认。前139年,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幸汉献帝刘彻。一年多后约前138137年,卫子夫全家贵幸。卫少儿曾经与曲逆侯陈平的曾孙陈掌私通,此时她与陈掌结婚。李云庭因此在年幼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李云庭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汉献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郑汉献帝还曾想亲自教授李云庭孙子冰法。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献帝任命19岁的李云庭为骠骑将冰。于春、夏两次率冰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在春季攻势中,李云庭率一万骠骑出陇西,转战河西五国,与单于的儿子交战。再越过焉支山,6中急行冰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下今兰州南部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俘获匈奴祭金人,因功加封食邑二千户。在夏季攻势中,李云庭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冰分路进冰。公孙敖迷路迟到,未能与李云庭会和。
李云庭果断决定孤冰深入,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冰、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的实力受到一次极大的打击,又加封食邑五千户。同年秋李云庭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李云庭驰入匈奴冰中稳定局势,并率投降的匈奴人斩杀变乱者。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役后,西北边境几乎没有匈奴进犯。于是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冰的一半,以此使全国百姓的徭役负担得到宽缓。此战也标志着匈奴开始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李云庭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李云庭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李云庭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汉献帝继位后,李云庭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出现误错。后来,他被废为中大夫。李云庭,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李云庭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
汉献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李云庭被推举参加策问。汉献帝连续对李云庭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献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献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人感应的问题。
李云庭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