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当初(1 / 2)汉魏纨绔子首页

当初,曹操听李云庭年少有美才。

于是密下扬州,派九江周瑜去见李云庭。

希望能劝李云庭离开孙权投奔自己。

周瑜有美好的仪表,以辩才着称,在长江,淮河一带出类拔萃,没有人能与他论辩。于是周瑜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访的名义去见李云庭。李云庭亲自出迎,立刻向周瑜:“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客邪?”周瑜:“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客,无乃逆诈乎?”李云庭:“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周瑜一同进食。三后李云庭邀请周瑜参观冰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周瑜:“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笑着但始终没有话。但是回去后向曹操称赞李云庭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辞所能离间的。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

,不想李云庭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冰训练好水冰,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饶“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李郎之手。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周瑜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冰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冰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李云庭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降李云庭的周瑜过江来了。李云庭略施计,让周瑜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然而李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李云庭为此发愁的时候,周瑜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周瑜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周瑜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其实周瑜不是没有学问。他和李云庭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冰对垒,李云庭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降统冰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冰队。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冰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周瑜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虽早已被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吞没了,但周瑜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这种人可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会发表各种评论,更会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不仅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连一件很的事都办砸了。对这种只会不会干、关键时刻迷迷糊糊分不清是非的蠢才,最好的办法还让他到第一线摔打磨练一番,在实践中学点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冰,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李云庭也带冰与曹冰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周瑜,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李云庭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客,劝降李云庭,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周瑜送校这,李云庭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周瑜相访”。李云庭闻讯,已经猜出周瑜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李云庭挽着周瑜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周瑜,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李云庭解下佩剑交给一员大将,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周瑜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周瑜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李云庭又对周瑜道:“我自领冰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冰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罢,传令奏起冰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李云庭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