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于手下各将,皆唯才任用,无一落空,当然刘禅和陈祗则被诸葛亮排除在外,毕竟诸葛亮这样安排,也是考虑了刘禅安危的。一旦前面的蜀军逃过来,一看魏军要是太少,那么就依计行事,让廖化收拢残军,回军掩杀。
万一,廖化料错了,到时蜀军是逃回来了,但后面的魏军如虫如蝗,那诸葛亮就会直接下令,让廖化这一千多兵马汇合残军,直接逃回剑阁关去。有张飞和赵云的伏兵,诸葛亮料想刘禅安全退回剑阁关,根本就不是问题。
张飞和赵云皆领了军令,清点了兵马,就速速离去设伏于两侧。而廖化则是在路边正中安营扎寨,竖立好蜀国的军旗,并特意留出了一条侧路,以供后面溃逃的蜀兵。
前方,沓中的蜀国守将胡济,没有料到魏军会来得这么快,胡济虽说早就得知魏军在攻打阳安关,可阳安关到沓中,还隔着乐城、汉城等数郡,胡济还以为沓中不会那么快遇到敌情,胡济所做的大多都是支援乐城、汉城的准备,不曾想会是沓中正面遭遇魏军。
沓中不适合屯兵,胡济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况且魏军的兵马有二三万,可说五倍于胡济军。当然,就算情况再坏,胡济还是得组织抵抗,只是兵力太少,根本就架不住魏军的冲击,加上沓中根本没有什么险地要塞,想凭借地形阻敌都难。
胡济在沓中对抗了二天魏军之后,无奈之下,只好边打边退,胡济知道今天再厮杀下去,蜀军就难以组织像样的断后与撤退了,只能化为乌合之众,各自逃命。胡济也明白能够挡到今天,已是尽力了,毕竟再退出去,就出了沓中,可说汉中全数失陷,就此归入魏国之手。
胡济奋力砍杀了一个魏兵,抬起头看了看对面像潮水一样攻来的魏军,又放眼整个战场蜀军的情况,终于下了个艰难的命令:溃逃。
再打下去,也只是无谓地牺牲蜀兵的性命,不可能逆转战局,没有意义了。胡济不得不收起手中尚在淌血的长剑,朝蜀军的旗令兵喊道:
“撤,撤,都给老子撤,撤回剑阁,去向陛下传信,汉中已失,早做准备。”
旗令兵只好打出鸣金收兵的军令,顿时所有的蜀兵皆荡开周边的兵器,不再进攻,只是一心防守,然后拼命地往剑阁的方向逃去。
胡济也不例外,也在溃逃的队列之中。
胡济一边拼命逃跑,一边不断地祈求上天,希望今天能够逃过一劫,不会丧命于此地,胡济不禁感慨蜀国真是太弱了,被魏国一攻即破,连连破败。不过胡济也没办法,兵马实力的差距,不是一个将领能够弥补的。
就在魏军越追越近,胡济快要心生绝望的时候,胡济突然望见前面的道路上居然有一支兵马,胡济大惊,一开始还以为是魏军的伏兵,不禁暗暗叹道:
“天要绝我胡济,今日我胡济要命丧于此了。”
远远的胡济在盼望魏军的伏兵,兵马不要太多,可正当胡济越来越靠近的时候,却是瞬间大喜,原来在前路上的不是魏军,而是蜀军,是援军。这时,胡济巴不得前面的援军兵马越来越好。
胡济已经赶到了离廖化所在不远的地方了,往前一看,援军的兵马并不多,大概只有一千多而已,这让胡济不由又叹了一口气,一千兵马能顶什么用呀,还不是照样给魏军送菜。不过,看在对方出现得这样及时,不止支援胡济军,还提前在路边摆下防守的军阵。